制造业新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
作者:编辑部
2014-08-10
摘要:在制造业新全球化的背景下,中国所受的冲击是巨大的。由于国内需求量的上升,其他经济市场的发展,以及制造业空间的逐渐不足,使得目前的中国制造业市场处于一个···

在制造业新全球化的背景下,中国所受的冲击是巨大的。由于国内需求量的上升,其他经济市场的发展,以及制造业空间的逐渐不足,使得目前的中国制造业市场处于一个高度饱和的状态。可以看出,从2010年至2013年短短三年间,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市场份额降低了十个百分点。

并且,在如今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靠拢的前提下,中国制造业的低技术产品也逐渐的不能被西方国家所接受,所面临的问题也亟待解决。

首先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。中国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低、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。在汤姆森路透评选的“全球创新企业百强”榜单中,2011—2013年中国企业连续3年无一入选。2012年,中国申请国际专利合约(PCT)的数量约为美国的1/3,且同族专利、交叉许可专利少,专利影响力低。中国大量企业以引进技术、组装生产为主,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%以上,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。同时,各地区研发中心普遍存在着“小而全”、重复建设、研发力量分散、覆盖范围小、重研发轻应用的情况。在对未来发展具有关键、颠覆性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上,欧美国家的领先优势和中国的弱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。

其次是核心零部件、关键设备等基础能力不强。长期以来,中国制造业业政策对基础性、配套性产品重视不够,很多关键基础材料、核心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。95%的高档数控系统,80%的芯片,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、密封件和发动机要依靠进口,使得这些行业沦为组装加工业,产品附加值较低。国产风电机组传动齿轮保修期仅2年,而国外产品寿命一般在20年以上,轴承和对接螺栓等全部从国外进口。高端机械装备主轴承平均寿命约300小时,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1%,且故障频发。薄弱的基础能力限制了我国先进制造业整机能力的提升。

再次是大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。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领军者,我国大企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,但与国外同行比,差距依然明显。首先,盈利能力偏弱。2012年,苹果利润总额为417亿美元,而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利润总和仅为141亿美元。其次,品牌影响力较低。2013年世界品牌500强中,我国内地有25个品牌(制造业企业7个)入选,远低于美国的232个。再次,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。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报告,2013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5.7%,而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在2011年就达到了60.7%。在自主创新、组织管理和资源整合等方面,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与国外大企业差距较为明显,难以参与国际先进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。

最后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。长期形成的唯GDP论的观念根深蒂固,决定了各地规模优先的工作思路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,以项目引进替代集群发展,视生产线引进为技术创新,重招商轻配套等问题突出。先进制造业的行业标准化、规范化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,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无法有序对接。军民资源共享、军民产业结合存在一些障碍,部分可转为民用产品的企业缺少最终产品平台。人才体系建设观念滞后,重视待遇提升却忽视发展环境建设,致使高端人才流失。政策体系滞后与市场需求多变之间矛盾显现,制约着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
面对中国制造业领头地位的消亡,为了保持竞争力,中国必须要优化产业配制,不断推陈出新,克服困难,重新满足当前制造业前进的需求。
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