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事坏事都要做减法
作者:编辑部
2024-02-22
摘要:生活要更加美好,应该添加好东西,而不是去减少坏的东西。

立誓戒烟、戒酒或戒甜点——这类新年到来的仪式,并不适合我。

一直以来,我觉得新年新希望最好是增加一些正向的目标,而不是去减少坏习惯。每当新年到来,我通常会决心要多运动、参加更多现场演唱会、或多花时间与我的孩子们相处。

我的希望并非总是实现——结果有好有坏,只是添加好目标总是感觉更有建设性。我认为生活要更加美好,应该添加好东西,而不是去减少坏的东西。

不过我也开始怀疑了。即使是“正向的”和“有建设性的”,这两个词也意味着一种添加上什么的心态。我该学的也许是减法。

减法的艺术:好东西也得舍弃

英国音乐制作人伊诺(Brian Eno)和艺术家施密特(peter Schmidt)为了激发创意,发明了一套极富影响力的白色卡片,称为“迂回策略”(Oblique Strategies),其中的建议包括:“使用更少的音符。”真是太对了。

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克罗兹(Leidy Klotz)在著作《减法的力量》一书主张,像我一样缺乏减法本能的人无所不在。

假设有一座用乐高积木堆出的桥梁左高右低,你会往低的桥墩增加积木?还是从高的左边拿掉一些支撑?尽管从左边拿掉积木会更容易,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往右边多加积木。

克罗兹在跟儿子一起玩积木时,注意到这种倾向,他很快与其他研究者合作,以正式实验测试这个乐高假设。这个研究用了一个又一个例子,展示了克罗兹所谓“减法忽视”的现象。

如果研究者要求受试者去改良一道汤品的食谱,结果几乎总是建议添加额外的食材,而不是去掉一些。若要求修改一段重复的音乐,受试者会添加额外的音符,而不是削减既有的段落。

其中一个实验,要求受试者去优化某个华盛顿特区一日游的行程。原本的行程紧凑到不合常理,要在十四个小时内造访十几个目的地。即使如此,也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想到,只有删减一些活动才能真正达到目的。

这并不表示,我们从来不考虑减法。

新年新希望向来是要戒掉坏习惯,许多节食计划也在要求减少摄取热量,或排除不健康的食物。我也记不清有多少例子,都是在说企业要摆脱恼人会议。

但关键在于,减法是门艺术,而不是去掉那些显然负面的东西就好。有时候,你需要减少一些好东西以腾出空间,让其他的好东西也得以喘息。

写待办事项时也要想停办事项

就像《小王子》作者圣·修伯里(Antoine de Saint-Exupery)1939年所写:“完美最终达成,并非是不能再添加什么,而是不能再删减什么的时候……”

这感觉很像极简主义,但“少即是多”的极简主义和减法之间仍有微妙的差异。一个人可以通过添加一些装饰,设计出一栋极简主义的房子;但克罗兹关心的是,当你积极去掉已经摆在面前的东西,究竟会发生什么。

做为一名经济学家和作家,我是减法福音的信徒。编辑更多时候是减少而非增加文字的过程,而经济学家的养成更少不了“机会成本”的概念——你购买的每样东西、做的每件事情,都代表你牺牲了购买其他物品、或从事其他事情的机会。

但当我思考未来三个月内,我每周订下的行程、以及希望实现的待办清单时,却陷入了挣扎。我还能减少什么?我想完成所有的事情。

做反向试验决定哪些事可以不做

我扪心自问“我应该少做什么?”就已经摆脱了减法忽视的认知偏见。如果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,却想不到能够停办什么,也许的确没有什么需要减少。

“反向试验”的实验,要求暂停做某件事。“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,”有时没有办法确定,停办一件事会得到什么结果。

也好。虽然我仍然想不到生活还能减少什么。少运动吗?不行。少见孩子吗?也许孩子们希望如此,但这不像是个高尚的计划。少点文艺活动、音乐,或是朋友聚会?从达芬奇身上,克罗兹提出一个建议,也许我就减少工作就好?就如达芬奇所说:“有时天赋异禀之人,在工作最少时反而成就最多……”

天赋异禀!让人也想要同样自负。如果我工作得更少,成就反而更高,这个保证更让人心动。
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