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: 我从小爱画画,对创意感兴趣。我9 岁时与哥哥Kevin 跟着妈妈搬到温哥华。14 岁到东京学雕塑。高中时代我在巴黎做了1 年交换学生,耳濡目染,得到许多时尚熏陶。我也特别爱逛面料店,这常常令我灵感泉涌。
B: 你是如何走上时装设计师道路的?为何选择在纽约求学和发展?
J: 最初是因为在《Vogue》杂志上看到著名法国设计师Christian Lacroix美轮美奂的高级定制服,使我决心走上服装设计这条路。我从巴黎回到美国后,就进入Parsons 设计学院学习,同时还为Integrity 设计玩偶,积累经验。我曾在Narciso Rodriguez 的工作室实习,巧的是,Narciso 和我的设计都多次得到奥巴马夫人青睐!
纽约虽然相对商业化一些,但向来宽容,适合年轻设计师起步。尤其这几年,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设计师,一年两度的纽约时装周也越来越引人瞩目。
B: 最初你是怎么引起美国版《Vogue》关注的?
J: 当时《Vogue》有位编辑看到我的设计,非常喜欢,在杂志中央插页显著位置刊登了我的设计照片。《Vogue》的资深编辑Andre Leon Talley 和SallySinger,当然还有主编Anna Wintour 都给了我许多指引和支持,让我深深感激。我也幸运地从出道开始就得到零售商的支持,纽约高档百货公司的资深买手Linda Fargo 几乎是手把手地指点我,Jeffrey’s 精品店的店主JeffreyKalinsky 也让我悟到必须知己知彼,了解你的市场,了解你的顾客。
B: 建立个人品牌的这些年来,你遭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
J: 事无巨细,每件事都需要考虑周详。刚开始,连我自己在内,总共只有4 个人,去年11月,因为业务发展迅速,才增加到8 个人。当然我们很幸运,人手精简,能够迅速做出反应,尤其在萧条的大环境里面,这也是竞争优势。
B: 目前你每年进行几次发布?
J: 我们现在一年进行三次发布:春夏、秋冬和度假系列。我目前正在设计度假系列,将于六月初发布。
B: 与纽约时装圈的西方设计师相比,身为华裔设计师的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不同?
J: 我觉得我的背景带给我某种禅意简洁的影响。但我从小周游世界,住在不同地方,所以我从每一样事物上获取灵感,并不只因为我是中国人,我就会把大家熟悉的中国服饰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里面—对我而言,这太过直白了,我更喜欢根据我自己的审美,融合不同元素。
B: 你如何看待经济危机对于时装产业的影响?
J: 作为一个设计师,我首先想的是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作品,这跟当下景气与否并无关联。也许大家现在会想要买些基本款式,但在我看来,大家应该买独到特别的设计,买你真正喜爱的,少而精—所谓质重于量。
我们也需要积极乐观的情绪。在困境中总有亮点,比如奥巴马夫人对美国年轻设计师的支持,把他们的设计带到聚光灯下。